首页
要闻
公告
成果展示
平台介绍
第八届“CHINA·中国”(哈密)陶瓷艺术设计大赛 新疆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新疆哈密举行
时间:2025/08/13 21:06:14 点击: 作者: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 来源:

(刘为宇撰文)近日,作为第八届“CHINA·中国”(哈密)陶瓷艺术设计大赛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疆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哈密市隆重召开。座谈会依托大赛平台,汇聚各方智慧,核心目标是研讨如何将大赛成果,特别是“新疆新瓷”的创新实践,转化为推动新疆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助力巴里坤乃至哈密区域经济与文化繁荣。本次座谈会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大赛组委会主任、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宁钢教授主持。

宁钢教授在开场主持中首先介绍了与会的主要领导和专家,并明确了本次座谈会的主题。

哈密市政协原主席王毅首先发言,他指出,哈密作为一个热情甜美的城市,位于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在东西方的人员、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交流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哈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乃至瓷土资源、能源资源,对新时代发展陶瓷产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哈密市政府与巴里坤县也希望借助本次第八届“CHINA·中国”(哈密)陶瓷艺术设计大赛在哈密的举办,进一步在政策规划、企业帮扶、品牌塑造、人才引进等方面采取新举措、探索新方法,发展好新疆陶瓷产业。


巴里坤县委书记于俊伟表示本届大赛以“大美新疆”为创意核心,首次系统推出“新疆新瓷”这一标志性成果。“新疆新瓷”的诞生,是文化润疆的实践答卷,更是产业兴疆的创新起点。巴里坤县将强化资源转化与技术升级,拓展文化赋能与业态融合,推动“新疆新瓷”走向中亚、中东市场。深化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河南援疆项目等产学研协作,使陶瓷产业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抓手。  


座谈会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委副书记马向辉详细介绍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情及陶瓷产业发展现状。马向辉重点阐述了巴里坤县依托本地优质瓷土资源、丰富的绿色能源以及河南援疆项目的支持,推动陶瓷产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的发展历程。他着重介绍了“新疆新瓷”项目的重大意义。该项目由巴里坤县与平顶山学院深度合作,借助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材料检测技术,利用新疆本地原料成功研发烧制出符合瓷器标准的高温陶瓷,填补了新疆本土高温瓷器的空白。“新疆新瓷”融合中原精湛技艺与新疆独特地域文化元素,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和文化基础。

随后,来自政府、高校、产业界及国内外陶瓷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新疆哈密陶瓷资源开发、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展开深度研讨。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雅芳聚焦国际传播视角,认为新疆新瓷作为承载中国新疆文化的独特载体,具有天然的国际传播优势。这些作品用瓷土讲述的新疆故事、中国故事,既饱含地域特色又蕴含共同体理念。未来可通过国际传播渠道,让世界透过这一件件瓷器,感知新疆的文化活力与发展新貌。


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李若梅结合醴陵陶瓷学院办学经验,强调产教融合是陶瓷创新的根基。她指出应建立院校与产区企业的常态化对接机制,让教学直接回应产业需求。“新疆新瓷”的产业创新需要在产教融合、人才引进等方面采取措施,同时建议依托“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平台,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陶瓷人才。


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夏高生强调“新疆新瓷”的发展应立足资源优势、能源优势、政策优势,引进新企业、新技术、新人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未来可依托景区开发陶艺体验、文化研学等产品,并拓展陶瓷在民族文化、城市文化领域的应用。


中外企业家联合会绿色低碳委员会主任勾雪峰指出,哈密巴里坤的瓷土原料非常丰富,需要和内地的企业产生联动,进一步拓展巴里坤的材料资源在产业陶瓷、建筑陶瓷乃至功能陶瓷方面的应用。“新疆新瓷”立足本地、辐射中亚,能够起到较好的文化交流促进作用。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从艺术理论高度阐释了“新疆新瓷”的深层价值,认为“新疆新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工艺突破,更在于将新疆多民族文化基因与现代艺术表达深度绑定。在齐喆看来,釉色里的自然肌理与造型中的文化符号,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代的创造性融合。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梅国建从技术角度肯定了“新疆新瓷”的突破性意义,并以《中原陶瓷重走新时代丝绸之路—文化融合及“新瓷”研发》为题详细阐述了“新疆新瓷”的创研过程,强调“新疆新瓷”利用本地原料达到瓷器标准的成果,为新疆日用瓷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这一成果让新疆有了属于自己的日用瓷,各族群众在日常使用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二级教授陈汗青从艺术设计视角分析了“新疆新瓷”的文化价值,指出其色彩与造型巧妙融合了新疆自然与人文元素,这些设计生动展现了各民族的融合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陈汗青教授还提出可从引智慧、育人才、树特色三个方面发展新疆陶瓷产业。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叶建新指出真正的创新需扎根传统而面向当代,“新疆新瓷”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对新疆本土元素的挖掘,创新出具有新疆特色的“新疆新瓷”,将釉色中的自然意象与造型中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国际通识语言,打造“新疆故事·中国表达”的文化输出范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正安教授从设计体系构建角度提出,陶瓷产业发展需建立“材美工巧、宜人适境”的系统性规划,从材料特性研究到使用场景创新,每个环节都需科学设计。建议建立新疆陶瓷设计数据库,系统整理本土文化元素与工艺参数,为产业化提供支撑。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肖红教授从设计艺术的产学研角度畅谈了新疆陶瓷艺术设计的前景,为新疆新瓷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旭日(白兔)陶瓷有限公司集团总厂副厂长操龙胜从市场角度提出系统性开发建议,主张从原料标准化、工艺规范化入手,建立完整产业链。他同时介绍了市场拓展计划,依托现有市场网络,先深耕新疆本地需求,再逐步辐射中亚、中东等周边市场,助力“新疆新瓷”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展品变成商品。


随后,景德镇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方漫从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武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管家庆从新疆新瓷品牌构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从新疆新瓷技艺传承创新、国际陶艺家雷菲力从材料对陶艺创作的影响、王代军教授从《植物烯的制备与应用》、王振芳大师从自身研制新疆新瓷的体会、谭浩深副总经理从新疆新瓷的产品定位、胡延芳董事长从汝瓷企业进驻哈密的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各位专家都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对本次大赛以及新疆新瓷的发展献计献策。


最后,宁钢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与会专家提出的真知灼见,并指出第八届“CHINA・中国”(哈密)陶瓷艺术设计大赛作品在质量、主题与地方文化结合等方面成果显著,本次大赛最终评出88件获奖作品。其中专设的“新疆新瓷”类别,有21件套获奖作品,为新疆陶瓷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未来,景德镇陶瓷大学在规范数据、材料研发方面,与巴里坤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

宁钢教授强调,推动“新疆新瓷”及新疆陶瓷产业未来发展,未来工作重点在于:一是深入挖掘新疆地域文化特色,赋予陶瓷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规范原料数据与配方工艺,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瓶颈;三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布局,拓展营销渠道,尤其注重文旅融合与品牌建设。此次座谈会为“新疆新瓷”从技术成果迈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以及新疆陶瓷产业整体创新升级,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