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
文化推广
交流展览
展览预告 | 海上陶瓷之路——李夏中国画展9月8日亮相江西省美术馆
时间:2022/09/01 14:49:42 点击: 作者: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 来源:文化赣鄱


主办单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省美术馆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

协办单位: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

展览地点:

南昌市八一大道266号(八一广场西侧

江西省美术馆1层北厅

开幕式时间:

2022年9月8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8日—9月20日

  


展览前言


《海上陶瓷之路》是一幅效仿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清代浮梁县志的康熙年间景德镇地图为蓝本,以康乾时期的历史资料为参考所创作的一件集历史、美术考古、科技、民俗于一体的中国画长卷作品。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又名海上陶瓷之路,瓷器是大宗商品之一。长卷以清代乾隆后期1780年代青花瓷大量生产和外销的高峰期为背景,描绘了当年青花瓷的重要生产基地景德镇及其所产瓷器由内陆销往国外的恢弘场景。将景德镇瓷器生产和运往海外过程中的各种生动史料、趣闻故事及运输沿途经过的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丰富变化的景象画于一画之中。

长卷分为三个部分,本次展出的为长卷的第一、第二部分。“1780年代景德镇”为第一部分,围绕着瓷器生产的重要基地景德镇展开。从描绘支撑景德镇成为产瓷重镇的周边环境开始,还原了清代康乾年间景德镇的城市景象,将景德镇的城市环境、民俗风情、72道制瓷工序以及所产瓷器通过水路外运的场景描绘于这一部分画面之中。第二部分:内陆篇,描写景德镇外销瓷内陆运输所走路线的沿途景象。由昌江到鄱阳湖,经南昌,沿赣江到江西、广东交界处大庾岭,水路中断,瓷器搬运上岸,翻过大庾岭,再下船走北江去广州的过程。内陆篇以山水画长卷形式,表现了景德镇外销瓷内陆运输的沿途风光,展示了沿赣江两岸山水人文景观、南岭及粤北山区之特别地貌。

《海上陶瓷之路》长卷在绘画形式上,试图丰富传统中国画长卷的表现样式,将山水画与风俗画融于一画之中;综合运用了工笔画、界画与微画意笔人物画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将几种不同形式的透视画法运用于表现画面的场景。

长卷试图以图画的形式讲述景德镇曾经的辉煌故事。

这次画展除了展出长卷《海上陶瓷之路》前两部分的中国画手卷及瓷板画形式外,还将展出李夏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一些国画。



     展览内容


展览共分4个主题:

1.长卷《海上陶瓷之路》——1780年代景德镇;

2.笔墨水韵——花鸟画;

3.人物画情结;

4.山水清音——心中的山水。


海上陶瓷之路长卷之

1780年代景德镇


笔墨水韵——花鸟画

1978年李夏考入江苏省扬州国画院,七年时间主要是学习和创作花鸟画。当时院长李亚如培养学员的宗旨是继承“扬州八怪”传统,走出创新之路,而“扬州八怪”主要是以画花鸟画为主的。当时画院有一批老先生,有扬州小写意画花鸟画传人吴砚耕,有齐白石的弟子,1934年北平艺专学生王板哉,还有诗文书画都很有成就的李圣和。当时在画院就是跟着他们几位老先生后面学习的花鸟画。主要的画路子是将扬州小写意画派画风加进一些大写意的元素。 


人物画情结

1985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跟随著名画家刘文西学习人物画。速写、写生是在刘文西手把手的培养下带出来的。

人物画风受刘文西老师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一些传统画风的影响。  

   

      

山水清音——心中的山水


从小喜欢山水画,遍临《芥子園画谱》树谱石谱。最初喜欢黄公望的披麻皴,后又受清代王鉴、石涛,石谿的画风影响。在江西工作期间,接触到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喜欢其简洁明快高度概括的手法,尝试加以吸收。






画家简介

          


李夏,博士,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祖籍广东台山。南昌大学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安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硕博皆师从著名中国画大家刘文西先生。长期以来,一直在高校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几十年来,致力于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研究,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画的创新之路。美术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型画展,获国家级奖三项,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国内外各级美术馆及私人收藏。曾经在日本、法国等地举办个人中国画展览。



特别提示

入馆观展请观众们请提前预约,做到“一测一扫一戴三查验”(即测体温、扫“场所码”、戴口罩、查健康码、行程码、五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于外省游客及风险地区的游客需持有四十八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无异常者方可入场参观。